top of page
sub-banner.jpg

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

恩預復康已成為社會福利署豁下 ----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」認可服務單位,
並提供以家居為本的服務

line.png
服務內容

服務內容

「社區券」服務範圍甚廣,「社區券」持有人可以按自身情況,於政府資助下享用多項復康或護理服務。

如何申請

如何申請01

第一步

聯絡負責其屋苑之

長者地區中心

如何申請02

第二步

社署會派員進行家訪

如何申請03

第三步

經評估後如長者適合申請「社區券」,社署會審批其申請及郵寄

「發券通知書」予長者

如何申請04

第四步

與我們聯絡安排服務

物理治療
每月服務共 4小時

例子1

復康運動
每月服務共 4小時
服務使用者付:$241 ~ $1,930*
(該月服務費金額:$4,824)
服務使用者付:$482 - $3,859*
(該月服務費金額:$9,648)
物理治療
每月服務共 8小時
起居照顧
每月服務共 8小時

例子2

*視乎服務使用者獲批的「共同付款級別」而定

收費詳情

「社區券」採用其持有人及政府資助形式共同付款,政府會根據「社區券」持有人及其同住家人的收入中位數,決定資助百份比。社區券金額的每月上限為港幣 $10,455

由「社區券」持有人/家人支付之金額則由
5%40% 不等 (視乎服務使用者獲批的「共同付款級別」而定)

服務使用者付
該月服務費金額: HK$4,372 ~ HK$10,455
5%
HK$ 219
~
HK$ 523
8%
HK$ 350
~
HK$ 836
12%
HK$ 525
~
HK$ 1,255
16%
HK$ 700
~
HK$ 1,673
25%
HK$ 1,093
~
HK$ 2,614
40%
HK$ 1,749
~
HK$ 4,182
甚麼是社區券
如何申請
收費詳情

甚麼是社區券

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(簡稱「社區券」),是社署豁下之安老服務計劃之一,旨在為長者提供社區照顧及復康訓練服務。社署會派員進行家訪,如長者符合資格,社署便會邀請長者參與「社區券」計劃。長者可安坐家中接受專業治療或起居照顧服務。

計劃對象
為身體機能中度或嚴重缺損,或有複雜護理需要的長者而設。

  • 05 - 社區券有限期嗎?
    社區券並沒有限期,但家屬必需於收到社區券後三個月內,向任何一間認可機構購買服務,否則該社區券將會失效。
  • 02 - 長者原已在社署之老人院輪候冊,對申請社區券有影響嗎?
    不會。承上,長者在輪候老人院時仍可申請「社區券」。如成功申請,長者於輪候冊會變為「非活躍個案」。於使用社區券期間,長者如有需要,可透過負責工作人員,重新啟動其在中央輪候冊上的輪候狀態。
  • 01 - 申請社區券是否等於要入住老人院?
    不是。申請「社區券」時,社工有機會為長者同時於中央輪候冊上輪候長期護理服務(俗稱排老人院)。如成功申請社區券後,照顧者可以申請暫停長者之老人院輪候(轉為非活躍個案),即表示長者並不需要入住老人院。 值得一提的是,將來如長者決定入住老人院,其輪候個案將會重啟, 其輪候位置亦會以原本的申請日期為準。
  • 06 - 長者社區中心的社工告訴我只能申請「改善家居計劃」,不能申請社區券?
    一般而言,長者需先申請「改善家居計劃」,然後待社署邀請其參與「社區券」計劃。
  • 03 - 我是否可以選擇恩預復康提供物理治療服務,同時使用其他機構提供其他服務?
    每張社區券現時每月可以選擇最多兩間服務單位,而社區券最高面值則維持不變。如長者或其家人決定選用恩預復康提供服務,我們的個案經理會上門探訪長者,同時會向長者及其家人詳細講解服務細則。如果同意選用本公司服務,個案經理會與長者或其家人辦理有關手續。
  • 04 - 社區券之最低面值為$4,372, 而最高面值為$10,455, 這代表甚麼?
    為更有效使用社區券並協助長者居家復康及安老,已成功申請社區券之長者每月的服務費金額必須達到最低要求HK$4,372, 而最高服務費金額不得高於HK$10,455。 ​ 如長者之服務需求超過最高面值之$10,455,則需自費支付超出社區券面值後之全數金額。
  • 1 - 復康治療不一定越多越好
    親人患病,作為家屬心急如焚乃人之常情,尤其某些疾病如中風有「黃金復康期」,家屬必然想分秒必爭。我們眼見不少家屬希望治療師能每天上門做治療,一星期七次,每次兩小時。其實在決定治療次數時,家人應顧及病患體力及心理上能否承受。 曾經有個個案,家人要求治療師上門做一個半小時復康,但病患於首半小時後已體力不支,非常疲倦。浪費金錢事小,但有機會令病患厭倦及抗拒繼續做復康治療,影響復康進度。 建議:先約治療師做首次復康治療,由治療師評估並與家人商討日後的復康計劃,頻率及時數。
  • 5 - 病患之心理質素
    不少病患會覺得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需要依靠別人,從而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失去參與復康的動力。 這方面往往是家屬常忽略的重要一環。 很多家屬會常於病患面前有意無意提到病患不能生活自理,最常見包括 1) “食飯要人餵” 2) “要人幫你沖涼” 3) “行得咁慢” 4) “用左好多錢醫你,所以要比心機快啲好返”等。 我們相信家人出發點是善意的,但這些字句容易令病患感覺自己無用,做任何事都需要依賴別人。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家人自行為病患安排了不同治療 - 到戶或外出治療,但沒有對病患加以說明,這會令一些病患 (尤其有認知障礙者) 缺乏安全感。 建議:家屬應盡量避免於病患面前使用具指責意味、或對其造成壓力的措詞。反而可用同行者的身份,多與病患溝通,了解他們的內心與感受,並說明每次治療的目的及好處。
  • 2 - 尋找合適的治療方式
    坊間存在很多各式各樣的治療方式,如物理/職業治療、針炙、中醫等等,家人應如何選擇? 不同的疾病可以接受多樣式治療,例如中風可接受物理或職業或言語治療,亦可選擇用針炙治療法;柏金遜症可用物理或職業治療等。家人在選擇治療方式前,應先制定明確的復康目標。以中風為例,家人是希望病患改善四肢活動能力?能夠做到生活自理?還是希望能改善呑嚥能力?有了明確的復康目標就能揀選最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。 建議:於查詢服務時,明確指出復康目標,讓我們專業團隊分析並建議合適之復康治療,或可直接向主診醫生查詢。
  • 4 - 家居改善問題老是常出現
    相信不少家屬亦會為行動不便之病患進行不同程度的家居改善,由最簡單的加裝防滑墊、購買輪椅或拐扙等,至改裝廁所、安裝電床、甚至全屋裝修等。以下為我們最常見之錯誤: ​1)輪椅座闊太窄、後輪太細、沒有剎車等 2)自行購買助行器/拐杖,但款式及高度不適合病患使用 3)電床太短、只有兩段升降、尾板不能拆等 ​當為病患購買器材或進行家居改裝時,我們應考慮病患的體型再購買,否則除浪費金錢外,更會帶來極嚴重的安全問題。 另外,不少病患亦向我們提過,久住醫院後他們最希望回到最熟悉的家,但到家後發現家人進行了不少改裝,令病患產生了莫名的陌生感。 建議:在添置器材或進行改裝前,應站在病患的立場及角度出發,情況允許下可與病患一同商討改裝方案。有需要時亦應先咨詢治療師或醫生的專業建議。
  • 3 - 起居照顧員 vs 保健員?
    我們收到不少查詢希望聘請看護,很多家屬並不知道看護其實分為兩種:1) 起居照顧員 2) 保健員。 起居照顧員能應付之工作包括煮食、餵食、沖涼、換尿片、購物、體位轉移等。而保健員除上述工作外,亦可應付鼻胃管餵食、傷口護理、注射胰島素、造口護理、尿喉護理、洗肚等服務。 雖說以上為起居照顧員或保健員分別能應付之服務範圍,但每位起居照顧員或保健員的經驗都會有所不同。 建議:於查詢服務時詳細講述病患之情況,並列明希望看護上門提供的服務,以確保我們派上門的同事有足夠知識及經驗應付工作。
社區券FAQ

有疑問嗎?
我們的專業團隊幫到你。

Group 332.png
whatapps.png

立即查詢

bottom of page